《中国纪录》新媒体实习生 叶婉妮 湖北仙桃报道

“沔阳三蒸”是湖北汉族名菜之一,湖北沔阳也就是现在的湖北仙桃市。湖北仙桃位于湖北中部的江汉平原,被誉为“鄂中宝地”,这里土壤肥沃,气候适宜,适合多种作物生产,有着“鱼米之乡”的美称。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特殊条件也造就了沔阳人民的饮食文化。
“沔阳三蒸”属于湖北菜系,是湖北菜系中的一朵奇葩,在中国的名菜系中也占据一席之地。沔阳人民爱吃蒸菜,有"无菜不蒸"的食俗,被称为“蒸菜之乡”。
许多人都对三蒸有疑问,有的人说三蒸指的是粉蒸肉、蒸珍珠元子、蒸白丸子,也有人说三蒸指的是蒸青鱼、蒸猪肉、蒸蔬菜,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准确,“沔阳三蒸”应该是指蒸畜禽,蒸水产和蒸蔬菜的总称。而“沔阳三蒸”起源与沔阳是水乡泽国有关。

据记载,当时沔阳是:“一年雨水鱼当粮,螺虾蚌蛤填肚肠。”平民百姓吃不起粒粒如珠玑的大米,只有用少许杂粮磨粉,拌合鱼虾,野菜、藕块投箪而蒸,以此充饥。
久而久之,便发展成了驰名湖北的传统名菜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民间传说讲诉了沔阳三蒸的来历,说“沔阳三蒸”起源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。他主管后勤的妻子张凤道非常体察军情,在起义军攻陷沔阳县城后,为犒劳兵士,她亲自下厨,别出心裁,将肉、鱼、藕分别拌上大米粉,配上佐料,装碗上甑,猛火蒸熟。
她蒸出的肉、鱼、藕味美质融,兵士啧啧称赞。起义军吃上这样好的饭菜后,士气大振,经常常打胜仗,柴桑一战,大挫元军,促成了陈友谅在九江称王之举。
还有的传说讲到在乾隆年间,乾隆皇帝出游江南时品尝到了民间三蒸,蒸莱便进入御膳坊,既而诞生了珍珠丸、珍白九等名贵蒸菜,这是“三蒸”的大发展。
对于现在的人来讲,沔阳三蒸吃的已经不是原来的食物的味道,是一种家乡的味道,是一种记忆。

离家的游子回家过年,饭桌上总会备几道蒸菜,年的味道伴随着家乡的记忆消解了一身的疲惫。